深挖“文化之根” 彰显“非遗”之美
□俞金慧
随着中国首个“非遗版”春节临近,各地纷纷上新“年味民俗”套餐。如何审视和传承春节的文化内涵,成为各地过年的新热点。“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之美美在“传统内涵”,美在“万千气象”。花样套餐只有在深挖“文化之根”的基础上,将“旧”与“新”流畅衔接,才能让非遗之美放彩世界。
科技共舞,悟古今文化之美。新年临近,从庙会、戏剧到年画、窗花、春联等传统“年味套餐”纷纷排上日程,但有些地方陈旧传统的呈现方式显然不能受到年轻人的偏爱,自然谈不上直击灵魂;也有一些地方本末倒置,以弘扬传统文化之名博眼球,更多的是毫无传承意义的“空架子”。如何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光彩?不仅要保留传统民俗中“团圆、喜庆、和谐”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同时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环保等新发展理念,在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让科技创新同传统民俗碰撞,为传统春节注入现代活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喜爱中国文化。
文旅融合,享非遗传承之光。那些在古老文化中淬炼出的非遗体验项目越来越成为各地吸引游客的新的方式,如北方的踩高跷、庙会、舞龙、逛花市等民俗活动,南方则举办灯会、照田财、烧松盆等特色年俗活动。据统计,在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共开展了4.54万余场非遗体验项目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通过文旅融合,确实能让更多的人感受春节的传统魅力,也能激起人们旅游的兴趣,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因此,可以围绕返乡旅游、自驾旅游、阖家旅游等主题,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的具有春节传统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使人们共享非遗传承之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交流互鉴,扬中华文明之博。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春节早已不仅仅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世界约20%的人口通过不同方式庆祝春节,春节民俗活动也走进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春节申遗成功更使春节传承的“和平、包容、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得到国际认可。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春节,可以通过举办海外春晚,融合中西要素,用多国语言讲述中国春节民俗故事,同时拓宽春节文化的传播路径,使中华文明之光照射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