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哨丨与历史共情 向未来追梦
多彩贵州网评论员 吴迪
遵义会议召开的1935年1月,毛泽东同志刚满41岁,周恩来同志36岁,中国共产党成立只有13年半,人民军队建军才7年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年轻的集体探索稳定的精神内核和正确方向的故事。
那时,年轻的党和红军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踩过坑、摔过跤,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也有迷茫和困惑。在被迫血战湘江、实力大损的情况下,打胜仗的希望在哪儿?是头铁硬刚还是避其锋芒?是北上还是西进?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又要战胜多少艰难苦辛,谈何容易?
这或许就是年轻的代价,也是历史使命带来的沉甸甸的压力。干事创业,特别是要做大事、成大业,哪有一帆风顺的道理?
但是,“试错成本”不能无限增加。找到稳定的精神内核和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恒久命题。这件事,往小了说,可能事关我们人生的前途,往大了说,可能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
今天,青年一代生逢盛世,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生死抉择,没有经历过一穷二白的生活困境。我们与历史的共情,需要有跨越时空的连接。站在红军山上,追思同样年轻的红军战士们的牺牲,就能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从何而来;去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年轻的党和红军是如何力挽狂澜,就能明白今天的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站在今天遵义车水马龙的街头,享受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就能明白赓续红色基因带来的强大力量。
遵义会议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既有励志的“情绪价值”,也有值得反复回味的经验心得。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来说,信念就是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做成怎样的事,是心中的一盏灯,照着你的路,就能不走偏,你便有了稳定的内核和正确的方向;要坚持真理,真理不是寻章摘句,而是经过实践检验锤炼的规律,要管用、好用,是你应当坚持的“人生算法”;要独立自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要团结统一,我们既要尊重不同意见,更要努力形成共识,抓好主要目标就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的时代,机遇无限广阔,追梦脚步铿锵。今天的青年,正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遵义会议是从历史照向现在和未来的一束光,为年轻的奋斗者驱散迷雾,激励当下从头越,见证未来尽开颜。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