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火阑珊,诗意千年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场延续千年的文化盛宴。
元宵节赏灯,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将元宵节的浪漫与诗意推向高潮:“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中描绘的元宵夜景,仿佛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令人沉醉其中。
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这一天,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女子们可以走出闺房,赏灯游玩,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相知的机会。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中含蓄地表达了青年男女在元宵节邂逅的浪漫情愫。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舌尖上的元宵节,是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的欢乐和美味,象征着团圆美满。清代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中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描绘了元宵的制作过程,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元宵节,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情感的纽带。一盏盏花灯,一碗碗元宵和汤圆,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的美好祝愿。在这个灯火辉煌的夜晚,让我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喜乐,团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