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民营经济风帆,助推高质量发展

□江城子

近日,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以“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数百位企业家、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共谋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民营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发展稳中有进。从投资方面看,全国新设民营企业619.1万户,民间投资增势较好,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3.2%,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6%;从外贸看,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5%,增长达到9.4%,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3.8%。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意义重大。

民营经济贡献经济大省“半壁江山”。江苏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到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全方位优化服务,进一步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统计显示,202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42万亿元,贡献了57.9%的GDP,65.7%的税收收入、66.5%的投资、88.8%的高新技术企业和96.2%的经营主体。今年,全省有89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研发总投入达710.6亿元,比上年增加15%;研发人员总数达8.5万人,比上年增加3.5%;有效国内发明专利数1.5万件,比上年增加12.3%,成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鼓起发展风帆“行稳致远”。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都离不开民营企业发挥作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潜力,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定心丸”就是给民营企业创造稳定预期的法治环境。可喜的是,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可以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为民营企业营造安全的政策环境,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进而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发展航船“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