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热 年味浓 消费旺 春节让传统文化迸发新色彩

杭州日报讯 在人潮涌动的商业街区,感受非遗滚灯的魅力;去往老字号餐馆,享受老底子里的年味;奔赴一场非遗市集,在传统技艺中品味遗韵……在这个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非遗”毫无意外地站上了杭州消费市场的“C位”。

各色活动闹商圈

特色步行街客流量超70万人次

春节期间,各大商圈通过丰富的业态和创新的消费场景,吸引大量消费者,成为春节假期的热门消费地标。

湖滨商圈每天都有互动式巡游,醒狮贺岁、非遗滚灯、古风汉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市民游客打卡体验,在热闹场景中感受浓浓年味。钱江新城商圈新春主题灯光秀,融入生肖元素,构建“灵蛇列车”,美轮美奂。吴山商圈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设新春游园会系列活动,吴山庙会新春购物节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种特色年货,现场人流如织。拱墅区武林商圈热闹非凡,武林路步行街化身“年味博物馆”,“桃喜武林”非遗集市热闹开市,剪纸、吹糖人、糖画、“灯工玻璃”吹塑等传统技艺齐聚一堂;桥西、小河、大兜路开展各类年俗活动,同时开启夜夜亮灯模式,将京杭大运河的古韵风情和武林闹市的锦绣繁华浓缩在运河夜游、上塘河夜景和主题灯光小品中。

杭州各地特色商业步行街换上了“喜气红装”,新春的吉祥氛围与艺术时尚气息交融,扮靓了街头巷尾。位于余杭区的瓶窑老街、闲林埠老街、玉鸟集等特色商业步行街,举办了蛇年民俗灯会、民俗杂技、非遗皮影戏、舞龙舞狮、新话白蛇舞蹈快闪、非遗盒子灯等活动,春节假期客流量超70万人次。

各式各样的非遗体验活动将年味拉满。西湖区在苏东坡雕像广场设置多个非遗手工体验区,包括写福、拓福、漆扇制作和窗花剪纸等,让游客感受非遗春节的魅力。萧山区湘湖越界推出“新年焰火热烈派对”,消费者观赏迎财神、变脸、舞龙、跑马灯等年俗表演,近距离触摸非遗。建德市严州古城和寿昌古镇开展民俗快闪、全城迎财神巡游、宋韵国风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非遗产品不仅在文化场馆和传统街区受欢迎,还走进了商场。非遗书法灯笼、非遗糖画等活动,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品美食、看表演、赏民俗,体验到非遗的魅力。春节假期,滨江区星光大道、滨江银泰和宝龙城等累计销售额超8300万元,同比增长10%;客流量近100万人,同比增长6%。萧山区7家商贸综合体及大型连锁超市销售额总计1.9亿元,同比增长7.9%。富阳区7家商贸综合体销售额8893.94万元,同比增长10.35%。

非遗产品受青睐

杭州是全国非遗体验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今年春节,非遗消费大幅增长,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西湖绸伞因春晚节目《借伞》再度走红,其制作工坊所在的余杭青山村,通过“艺术乡建”理念吸引设计师与手工艺人跨界合作,春节期间热度飙升。由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术制成的相框,结合旋转设计与宫灯,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年礼爆款。黄金饰品也因“岁末添金”的传统习俗再掀热潮,特别是蛇年限定黄金手机贴,因设计独特而寓意吉祥,成为年轻人新年礼物消费的“新宠”。

数据印证消费热潮。美团数据显示,1月以来“非遗”相关搜索量增长174%,杭州成为全国非遗体验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京东年货节期间,木版年画、苏绣等非遗商品在浙江销量增长超3倍。一款寓意年年有余的玲珑鱼灯DIY材料包的销量,仅在春节期间就突破8000件,凸显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